kaiyun网页版入口中华传统香文化:养礼、养心、养生
中华传统香文化博大精深。从最初燃香祭祀和驱瘟避疫起,在5000年的香文化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养礼、养心、养生这三大用香体系。到了近现代,因思想领域的巨大变革,养礼、养心的香文化受到极大的颠覆kaiyun网页版入口,驱瘟避疫的养生香文化也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而日渐衰落。
什么是中华传统香文化呢?中国的香文化肇始于神农尝百草。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外交、居家生活、个人怡情等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香料、采用不同的出香方式而进行的文化活动和生活举止,进而演绎出中国特有的香文化体系,即由文化现象升华为文化理念,并由此伴随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生活观,融汇于中国传统的哲学体系之中。
概括起来说,中华传统香文化的构成是:香料品鉴,制香出馨,香席施开云网页版入口礼,驱瘟避秽,参香悟道。
由中华传统香文化构成的养礼、养心、养生这“三养”来看,中华传统香文化不仅仅是摆香席“展示”香料的味、意、韵这么简单,还需要我们“揭示”其来龙去脉,特别是要看到中华传统香文化所承担的教化和养生的重要职责。
“养礼”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职责,代表着中华传统香文化的高度。“养心”引领着人们进入心性领域的探索,代表着中华传统香文化的深度。“养生”则关注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代表着中华传统香文化的广度。
所谓“养礼”,即礼教用香。祭祀香文化最早出现在神农氏时代。中国自古即被尊为礼仪之邦,这个礼就是在制度化、程序化的仪式中恭敬天地君亲师,仪式中的主要内容是焚香祭拜,让香烟传递人间对天地君亲师的祷告。此外,中国古代还有“朝礼行香”。东晋方士王嘉曾写道,黄帝“诏使百辟群臣受德教者,先列珪玉于兰蒲席上,燃沉榆之香”(东晋王嘉撰《拾遗记,卷一》)。这些香文化活动所养之礼,就是古人所要达到的统一思想的主要目的。唐代“贞观初”kaiyun网页版入口,“每仗下议政事起居”,“若仗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分立”(宋代欧阳修等编纂《书·卷四十七》)。显然,焚香在神圣庄严的我国古代朝廷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的象征作用,即焚香标志着君王秉受神谕kaiyun网页版入口,意味着贯穿天人之际的通达智慧和尊贵。
敬天祭祖的开云网页版入口中华传统香文化,其礼教机制就是通过香席仪礼一招一式的解读,从头、手、身的行为到心脑的思考,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规范,警醒人们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心、慈悲之心,把“礼义廉耻”作为人的日常言行的观照,让人们拥有一个共同遵守的道德标准和秩序。
香文化“养心”,是根据香的自然属性来发挥作用的。香的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等“四气五味”所表达出的不同气味会让人感受到喜怒哀乐悲恐惊等不同的情绪,因此香的“养心”就是把香本身的味道经过提炼,特别是经过人为的二次加工,类似于中医理论的君臣佐的配伍,使每一款香表现出不同的味道来,以寄托不同的情思,这就是一种以香为媒的交流,体现了香的味道、韵味和意义。到宋明时期,文人士大夫把围炉品香、以香为媒介进行的心意互动,进一步发展为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活动。
自神农尝百草、遍识百草香以来,香药同源就一路支撑了香的“养生”功能。神农找到并提炼出了很多能防病、治病的香材。香材本身性味归经的特点,能让人的身体产生生理上的反应,达到理疗治病、除烦解郁开云网页版入口的功效。特别是汉代和合香(指依据和香的缘起采用不同的配伍原则,精选优质香药,由严格的炮制技艺调和多种香药而成的香品)出现以来,香料不仅可以通过“养性”作用于人的身心,还可以直接入药治病。
从香文化的内容、形式到香具的配制,乃至香文化理论的发展来看,宋代的香文化达到了中国香文化史的顶峰,如从宋代士人高雅的“四般闲事”——点茶、焚香、挂画、插花来看,焚香是其中重要的精神享受活动。可以说,承载着中华民族哲学观的中国传统香文化,是对世界香文化的特殊贡献,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