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三笔账”高原藏乡崛起kaiyun网页版入口产业新支柱
“有了这个证书,就有了走向全国的绿色通行证。”12月16日,记者拨通阿坝县神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宋婵萍的电话,她正在深圳,受邀参加中医药生态大会暨中医药产业博览会。17日,宋婵萍将从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代表手中接过“2023年度中药材‘三无一全’(无硫磺加工、无黄曲霉素、无公害及全过程可追溯)品牌品种认证证书”。
这几年,神禾农业公司所在的阿坝州阿坝县各莫镇哈拉玛村,变化日新月异。该村千亩川贝母人工种植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建成川贝母人工种植大棚370个,完成种植阶段投资9000万元。
一村之变,可见一县之谋。“川贝母人工种植项目是阿坝县‘十四五’重点规划产业项目,也是阿坝县未来的支柱产业。”阿坝县委常委、副县长唐郁鑫表示,阿坝县正抢抓生态保护和市场机遇,算好“三笔账”,推动崛起产业新支柱。
川贝母是川西高原地区特有的中药材资源之一。过去由于野生川贝母遭到无序采挖,不仅数量减少,还给当地造成植被破坏、土壤沙化等环境问题。人工种植川贝母,成为一条出路。唐郁鑫认为,阿坝县高海拔kaiyun网页版入口、低气温以及肥沃的土壤,为发展川贝母人工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
2019年7月起,阿坝县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优化道地中药材产业基地和品种布局,引入神禾农业公司,在哈拉玛村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川贝母人工种植基地。
300个、330个、370个……大棚数量逐年增加,阿坝县川贝母人工种植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该公司总经理裴宜忠说:“今年基地产出22.3吨川贝母,销往广东、安徽、陕西等地,实现产值7500万元。”
效益背后,基地联农带农、助农增收作用日益凸显kaiyun网页版入口。这两天,哈拉玛村村民扑拉在大棚里忙着修补地膜,一天工资140元。扑拉不仅在家门口挣了钱,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kaiyun网页版入口。 去年,在神禾农业公司的技术指导下,哈拉玛村通过“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种植20亩川贝母,今年采收了2亩,实现销售收入近30万元。
“基地每年可提供1万人次临时用工岗位,加上土地流转费、向周边群众购买牛羊粪等,能让哈拉玛村集体经济及本镇群众每年增收296万元。”各莫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文说。
如何走好人工种植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路径?基地与村民有探索。12月15日10时许,哈拉玛村村民索朗王戈给基地里拉来100袋牛粪。
“牛粪能取暖,也能添肥。”裴宜忠算了一笔账:烧煤取暖,一年的费用差不多要12万元;烧牛粪取暖,一年花费不到4万元。
“除取暖外,把‘粪污’变‘粪肥’,促进基地绿色低碳发展也是牛粪的用途。”裴宜忠说,烧掉的粪灰撒在贝母地里,可以抑制苔藓生长,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正说着,村民贡迫俯着身子钻进了大棚,熟练地倒着粪灰。夏天,贡迫还要来大棚里采挖贝母,是基地里的一名长期工。
如今,更多村民到基地学种植技术和务工挣钱。从上山挖到进棚种,变的不只是地点,更是观念。“我们意识到,乱采乱挖会给山体环境带来破坏。”哈拉玛村党支部书记更尕甲木措说,有了规范的人工种植,少了无序采挖,山体植被明显更密更绿了。
在基地的展示柜里,川贝母果荚标本引人注目。“野生川贝母一个果荚含50颗左右种子,但经过人工培育,一个川贝母果荚种子可达110颗左右。”裴宜忠说,基地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阿坝县中药材产业组建立联系帮扶机制,自主研发川贝母种子、幼苗培育技术,已有初步成效。
不仅如此,科技特派团专家还持续为川贝母人工种植基地提供棉隆消杀除草防病和良种繁育技术支持,补齐川贝母种植科技短板。“通过技术支持,每年每亩可增产2公斤。”阿坝县科农畜水局局长康成品介绍。
基础已有,如何让川贝母从四川走向全国?“要延伸产业链,做精深加工。”唐郁鑫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用2—3年时间建成5000亩以上川贝母人工种植基地。(刘文佳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杰)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开云全站网页版开云全站网页版开云全站网页版